在電力、通信、建筑防雷等領域,接地系統的可靠性是保障設備安全與人身防護的基石。傳統接地電阻測量需打輔助極,操作繁瑣且受地形限制。
鉗式接地電阻測試儀憑借其無輔助極、不斷線、快速測量的優勢,已成為現場檢測的主要工具。掌握其正確使用方法,是確保數據精準的關鍵。

第一步:儀表檢查與開機自檢
使用前檢查測試鉗口是否清潔、閉合嚴密,無裂紋或異物。確認電池電量充足(開機顯示正常)。開啟電源,鉗式接地電阻測試儀將自動進行零點校準與自檢,屏幕顯示“OL”或“∞”為正常待測狀態。若顯示錯誤代碼,需排查故障。
第二步:選擇合適測量模式
現代鉗表多具備多種功能:
接地電阻模式(Ω):用于測量多點并聯接地系統(如TN-S、TT系統)的單個接地極電阻。
土壤電阻率模式(ρ):部分機型支持,通過特殊探針間接估算。
漏電流/電壓模式:可同時檢測接地線上是否存在干擾電流或電壓。根據需求選擇對應檔位。
第三步:正確鉗夾接地引下線
這是最關鍵的一步。將測試鉗單圈、垂直地鉗住被測接地裝置的獨立引下線(如避雷帶引下線、配電箱接地線),確保鉗口閉合,無其他導線并行干擾。嚴禁同時鉗住相線與接地線,否則測得的是回路阻抗而非接地電阻。
第四步:穩定讀數與數據記錄
保持鉗表穩定,待顯示屏數值不再跳動(通常3–8秒)后讀取結果。若顯示“OL”或數值極大,可能原因包括:該接地點未真正接地、線路斷開、或系統為IT不接地系統(無法用此法測量)。記錄測量值、位置、環境條件及設備編號。
第五步:多點驗證與異常處理
對重要接地點建議重復測量2–3次,取平均值。若發現某點電阻超標(如>4Ω),應結合傳統三極法復測確認,并檢查接地體腐蝕、連接松動等問題。測量完畢,關閉電源,清潔鉗口。